定州市推行“五步工作法”抓好城市民族工作
来源: 长城网  张朝辉
2025-03-07 09:50:00
分享: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定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围绕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大力推行建机制、组队伍、搭平台、搞活动、强服务“五步工作法”,进一步拓宽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建机制,强化构建工作组织领导。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目标,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为基本方向,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推进体系,为推动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建立领导机制。将构建工作列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谋划工作思路,定期分析研究,适时督导调度。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定州市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方法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建立推进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反馈及时”的闭环推进体系。建立引领机制。每两个月在全市开展一次构建工作“互观互学”活动,通过树典型、创亮点、重推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构建工作走深走实。

  组队伍,夯实构建工作人力保障。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充分尊重各族群众构建工作首创精神,通过组建“五支”社区群众性队伍,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文艺宣传队伍。通过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展示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政策宣讲队伍。通过发放明白纸、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助老、助残、助学、助孤、助困、助业等志愿帮扶送温暖活动,让社区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五老”协会队伍。组织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离退休人员,成立社区“五老”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区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人民调解队伍。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吸纳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情民意的社区各族群众进入人民调解队伍,常态化开展邻里纠纷、楼栋矛盾排查化解,实现各族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

  搭平台,加强构建工作阵地建设。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历史文化潜力,对现有城市社区阵地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搭建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构建工作平台。搭建文博品牌平台。充分发挥定州博物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史实,运用VR新技术、数字博物馆、主题社教活动等鲜活生动的形式在社区展出来、讲出来、演出来,引导社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搭建文旅品牌平台。将民族团结进步因素融入燕赵风尚园和众春园的整体设计和景点布局,建成两座“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引导各族社区群众在进景区公园游玩中共同绘制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搭建红色教育平台。深入挖掘冀中回民支队源起定州的史实,在城内清真寺设置红色展室,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红色故事,感召和引领社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搭建文明实践平台。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设置,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建设、文化建设等形式,多措并举发挥文明实践活动解民困、暖民心的作用,切实解决社区各族群众所思所盼和关心关注。搭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办事平台。打造社区“红石榴窗口”、街道“红石榴驿站”、市“红石榴家园”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帮助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搞活动,创新构建工作形式载体。围绕“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创新形式载体,谋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举办顶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基地模拟飞行锦标赛、CBA俱乐部杯、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中外拳王争霸赛等60余场国内顶级赛事活动,让社区各族群众在观看精彩赛事过程中增进“五个认同”。举办主题文艺活动。相继举办“盛宴、大观、市集”三大系列30余项主题文艺活动,使社区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主题社教活动。开展“融合之路——我是小小陶艺家、国宝文物我来拓、彩陶填色”“‘双争’有我——‘喜迎国庆,情暖重阳’”等主题社教活动百余场次,增强了社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创作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并举办文化进社区惠民演出、非遗文化展和民族节庆活动,社区各族群众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铸牢”宣讲进社区活动。围绕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组织街道干部深入社区,开展为什么构建、谁来构建、怎样构建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区各族群众构建工作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强服务,突出构建工作重点任务。坚持把强化服务作为构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解决社区各族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聚人心、促团结。开展“四最”问题走访调研活动。市级领导带头分包社区,深入开展居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走访调研活动,一大批群众“烦恼”多年的“老大难”得到有效解决。开展背街小巷修补硬化及城区环境治理行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硬化背街小巷686条、114千米,拆除私搭乱建383处、2.3万平方米,修补破损路面2605处、8.3万平方米,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城区背街小巷实现整体提升,赢得社区各族群众一致好评。推行“中华民族一家亲连心卡”制度。由市委统战部、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干部分包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放“中华民族一家亲连心卡”400余张,并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190个,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力促社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讯员 张朝辉)

关键词
定州市,城市民族工作
责任编辑:李征航
TOP